沈陽市和平區(qū)人民法院
民事一審判決書
繼承糾紛(2021)遼0102民初14374號
原告:張某,男,漢族,1968年7月24日生,住沈陽市皇姑區(qū)。
被告:王某,男,漢族,1958年4月8日生,住沈陽市鐵西區(qū)。
經(jīng)審理查明,被繼承人張志強于2019年5月16日去世,被繼承人未婚無子女,其與原告系兄弟關系,其與被告系繼兄弟關系。被繼承人的母親孫榮華于1997年7月13日去世,其繼父王恩波于2013年1月7日去世。截至2019年6月21日,被繼承人張某名下帳號為03×××97的盛京銀行存折內存款內余額為582.62元;賬號為15×××32的沈陽農(nóng)商銀行存折內存款余額為2017.35元,截至2019年6月21日,卡號為62×××63的中國建設銀行卡內存款余額為2796.6元。
原告張某為救治被繼承人支出醫(yī)療費1860.61元、急救費255.82元,為辦理被繼承人的喪事支出喪葬費5164元。
上述事實,有原告提供的人事檔案、死亡證明、存折、銀行卡查詢單、發(fā)票等證據(jù)及原告當庭陳述筆錄在卷佐證,經(jīng)本院審查,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本案被繼承人張志強在民法典施行前死亡,故本案應適用當時的法律和司法解釋。
根據(jù)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當事人有應訴答辯并就對方當事人提交的證據(jù)進行質證的權利。本案中,被告經(jīng)本院依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出庭應訴,視為其放棄了答辯和質證的權利,本院根據(jù)原告提供的證據(jù)結合其當庭陳述意見,對本案事實予以認定。
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公民依法享有繼承權。繼承開始后,被繼承人留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未留有遺囑的,按照法定繼承辦理。遺產(chǎn)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chǎn)分割應當有利于生產(chǎn)和生活需要,不損害遺產(chǎn)的效用。不宜分割的遺產(chǎn),可以采取折價、適當補償或者共有等方法處理。繼承遺產(chǎn)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chǎn)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chǎn)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愿償還的不在此限。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本案中,被繼承人張志強的父母俱已去世,且其未婚無子女。原、被告作為被繼承人的兄弟,均系第二順序繼承人。關于遺產(chǎn)的繼承,應先扣除原告張某為被繼承人生前治療及去世后料理喪事所支出的各項費用,因被繼承人張志強名下銀行存款共計5396.57元,而原告的上述支出共計7280.43元,據(jù)此,被繼承人的遺產(chǎn)均應補償原告的支出。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第十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guī)定》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六十五條第一款、第一百四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繼承人張志強名下帳號為03×××97的盛京銀行存折內存款內余額582.62元、賬號為15×××32的沈陽農(nóng)商銀行存折內存款余額2017.35元以及卡號為62×××63的中國建設銀行卡內存款余額2796.6元,共計5396.57元,歸原告張某所有。
案件受理費25元,由原告張某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上訴于遼寧省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如在上訴期滿后7日內未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員蘇博群
法官助理孟子煊
書記員張馨月
2021-07-19
(本文來自于網(wǎng)絡,本網(wǎng)轉載出于學習之目的,相關人員如有異議可以短信聯(lián)系我們刪除)